封伟民 陈冬阳 潘超安中国文化名人形象陶塑作品展暨研讨会

展览信息


主办 | 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 | 佛山市禅城区封伟民陶艺工作室

展览时间 | 2017年9月28日—10月27日

研讨会时间 | 2017年9月28日(周四)上午10:00时

地  点 | 佛山市禅城区封伟民陶艺工作室





策展人语



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文化名人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承载者,是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一个民族要寻找自己的文化自信,必须聚焦、研究和张扬本民族的文化名人。因此,历代严肃的艺术家都特别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与文化名人的意会、神交中找寻人生的坐标、灵魂的依托和情感的慰藉,在塑造文化名人形象的同时,展示自己的审美意趣,锤炼自己的精神操守,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

石湾窑是民窑,石湾陶塑是源于民间的陶塑艺术。传统石湾陶塑历来以神佛、市井等题材取胜,观音、八仙、钟馗、达摩、关公等形象惟妙惟肖,深入人心,而文化名人形象的陶塑作品,不仅数量不多,而且大都类型化、概念化。的确,相比神佛、市井等民间流行的题材,文化名人形象的塑造作者精神涵养要求更高,他必须能够与文化名人进行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和心灵交流,把握他们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体验他们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在高度的心灵契合中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表现他们精神与风骨,在形象塑造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感悟,体现自己的独立思考个人情怀。随着陶艺家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的不断提升,文化名人形象在石湾陶塑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不少专注于此类题材创作的中青年陶艺家,分别出生于20世纪60、70和80年代的封伟民、陈冬阳、潘超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也许与年轻人尚武好勇的性情有关,封伟民、陈冬阳、潘超安早期的作品都喜欢塑造武将战神、英雄好汉;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文化名人渐渐进入他们关注的视野,成为他们塑造的主要形象。相比他们的前辈,这些中青年陶艺家所具备的学识涵养、眼界视野,使他们能够更从容、更睿智地进入文化名人的精神层面,沟通古今,坐看风云,与对象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并以石湾陶塑独有的艺术特性,表现其内在的精、气、神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新的时代语境中解读历史人物,领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在澹泊明志、超凡脱俗、儒雅高贵的传统文化气质之上特别强化了文化名人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对社会道义的担待,使历史人物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

与文化名人进行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和心灵交流、塑造中国文化名人形象的过程,就是陶艺家实现自我诗化呈的过程,就是陶艺家实现对现实的超脱与升华的过程我相信,当更多塑造中国文化名人的优秀作品出现之日,也就是石湾陶塑整体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真正得以提升之时。对此,我们充满了期待!

             

                                           杨凡周

                                           2017年9月20日




参展艺术家




封伟民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广东陶瓷协会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佛山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广东佛山民进开明画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展金奖、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第43届国际陶艺大会展览“和谐奖”金奖及学术交流优秀作品奖、香港金紫荆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金奖、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等奖项,作品被英国珍宝博物馆、英国英伦博物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上海陆俨少艺术院、广州博物院、广东省民间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曾在上海图书馆、广东石湾博物馆等举办个人作品展。2014年,作品《守望》入选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同年还获得由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美协举办的“第十二届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策展者:作为三位陶艺家中的“长者”,封伟民已经是当代石湾陶塑界当之无愧的标志性人物,其作品以意蕴之美、诗性之美闻名。他努力探索传统石湾陶艺的现代转型,注重人物文化人格的诗意解读和诗化呈现,简繁得当,收放自如,形神兼备,文质统一,既着力把握人物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又善于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独立思考,用石湾陶强烈厚重的质感,配合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在人物形象中寄托个人的情怀和感悟,以丰富多变的陶塑语言,拓展了石湾陶艺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空间和深度。他激情涌动而不失节制,思绪飞扬而懂得掌控,浪漫写意而不脱离现实,生动夸张而不离开原型,唯美时尚而不失书卷气,既注重外在的视觉美,又强调人格的气质美,具有浪漫的情思和哲理的内涵,其高雅的文化品相和文人情调,体现了中国文化从容优雅的中庸气度和东方艺术温柔敦厚的美学神韵,在当代石湾陶艺中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封伟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陶画兼修、融画入陶。封伟民的高士画善于表现古代文人的精神与风骨,颇得传统文人画精髓。在陶塑创作中,他借鉴中国画“吴带当风”的线描手法,人物衣带迎风飘曳,盈盈若舞,充满生命律动的节奏感,突出了文化名人的飘逸与洒脱;他融汇水墨画的观念和笔墨,既重视形体凹凸隐显的质感意象和然肌理,又注意色彩的搭配和层次,人物形象除肌肤部分为赭石色外,其余多用黑白二色,使作品在窑火的洗礼中形成一种与水墨画“墨韵”异曲同工、而又为陶塑艺术所特有的“陶韵”,营造出一种类似中国文人画的生动气韵和绝妙意境,风采飘然,意蕴深远,彰显出文化名人的淡泊与脱俗,别有一番朴素而优雅的韵致。

 《意塑弘一 》   封伟民

 《孔子问道 》   封伟民

 《八大山人》   封伟民



陈冬阳

广东汕头人,长于佛山石湾。1993年毕业于佛山大学艺术系,开办“非常空间”艺术设计工作室,2000年到南方古灶开办“自在堂陶艺工作室”至今。佛山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佛山市首届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三代从艺,祖父陈清标是潮汕地区著名民间灰塑、嵌瓷艺人,父亲陈钓滨为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自幼师从父辈传统手法,推陈出新,主張以创新手法弘扬传统文化。作品突出“画味”以及“线条美”、“意象美”,力求东方精神审美意趣,尽取古画意韵,创造出颇具文人艺术风韵的陶塑人物,创作思维千变万幻,惊喜层出不穷。

 

策展者:陈冬阳的作品以气势之美、阳刚之美取胜。中国文人中,他塑造得最多、也最能与他心灵相通、产生共鸣的,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李太白,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东坡。他的作品不精雕细琢,不循规蹈矩,重意轻形甚至不惜得意忘形。他重视瞬间的感觉和即兴的发挥,想象丰富,造型奇崛,雄浑大气,气势如虹,在狂放不羁、汪洋恣肆中张扬个性、直抒胸臆,在率性随意、夸张变形中突破窠臼、别出新机,仿佛逸笔草草的水墨画,灵光乍现的寥寥几笔,却气韵生动,酣畅淋漓,以瞬间的感悟释放着生命的激情,以浪漫夸张的造型感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喜出望外的“神来之笔”、“神遇之美”,体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美学特征,堪称石湾陶塑中的大写意、豪放派。在形式上,陈冬阳也别出心机,法无定法,既有圆雕,也有浮雕,既有摆件,也有壁挂,显示出不安本分、不守陈规的个性。坦率地讲,陈冬阳的个性特征和创作风格,注定了他的作品缺乏稳定性,不可能件件都是精品;但是,偶尔的精彩却远远胜过平庸的稳定,正是其不安分的个性特征,让我们看好这位个性鲜明的陶艺家的创造力。

 《紫气东来》   陈冬阳

 《香如故(陆游)》   陈冬阳

 《鬼谷子》   陈冬阳 



潘超安

字笑禅、漫禅。出生于佛山石湾,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初中即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汝荣先生为师,初窥艺术门径。后入读广州大学,主修工艺美术,毕业后辗转接触陶艺,探究石湾陶塑源流、发展、各种流派和表现形式,秉承“学我者昌,似我者亡”之理,摸索自我取法之道以应身心合一之法,凤眼描、折转描初见成效,并引用黄宾虹先生心法,探索“写塑”技法在陶塑中的应用。近年亦随画家朱涛老师学习国画和书法鉴赏及技法,把传统人物造型和文人审美意趣溶入创作中。2014年成功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展,并出版省博展览系列丛书《潘超安陶塑作品集》。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现代陶艺元素的大胆运用,一件件夸张而不失神韵、生动而富有趣味的石湾雕塑呈现在世人眼前。

 

策展者:三人中潘超安年纪最轻,但其作品却出人意外地平静淡泊,率真质朴。初涉陶艺的潘超安也曾年轻气盛,《水浒系列》、《英雄》等作品以狷狂奔放,霸气外露而引人注目,广受好评。但是小有名气的潘超安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重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把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化名人当作自己塑造的主要形象,追求返璞归真的古意。也许是与文化名人精神交流、潜移默化的缘故吧,潘超安近年来的作品日渐内敛含蓄,他从中国传统雕塑,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中吸收养分,将着力点由人物外在的造型和动作,转向了内在的精神和气质,在创作中重视手感的把握,保留泥塑时的指印、棍迹、刀痕,釉色浑厚古雅,造型有张有驰,用简约朴拙、坭性十足的陶塑语言,通过风神飘逸、韵致遒劲的“秀骨清像”,表现文化名人的精神人格和人文情怀,寄托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醇厚幽雅,妙趣天成,有一种世事洞察后的平淡,人情练达后的洒脱,显示出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澄净恬淡的精神气度,而他为自己新出版的作品集取名《我襟怀古》,也显示出这位80后年轻艺术家的文化趣味和审美取向。需要说明的是,潘超安所怀之“古”,所心仪的传统,绝不仅仅限于石湾民窑艺人开创的传统,而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传统,这种眼界、胸怀与格局,对石湾陶艺的发展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理由相信,以他的“襟怀”、才情和勤奋,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文征明》   潘超安 

 《陈继儒》   潘超安 

 《陈洪绶》   潘超安